深化医疗改革 四川将分级诊疗纳入医院等级评审

时间:2015-03-03  | 浏览:15160 | 来源:省卫计委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深化医疗改革 四川将分级诊疗纳入医院等级评审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来源:人民网-四川频道

       人民网成都2月26日电 (熊文瑶)记者从今日召开的2015年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会上了解到,今年,全省卫生计生工作将从深化医改、行业治理、人口计生、健康服务业、补短扶弱等五个方面,提高全省人民群众健康水平,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,为“健康四川2020”战略迈出坚实一步。
  去年近1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 已出生2.8万人
  去年,中央及省级卫生计生投入达278.36亿元,全年医疗服务总诊量达4.44亿人次,全年医疗服务总诊疗量达4.44亿人次,全省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连续8年低于全国平均值,人均期望寿命监测值达75.65岁,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.07%。
  四川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沈骥介绍说,全省366所县级公立医院实施了以取消药品加成为主的综合改革,补偿机制、管理体制、治理机制、人事分配、医保支付等改革举措稳步展开。同时,2014年10月实施分级诊疗以来,部、省和市级大型医院诊疗量月均环比增幅出现下降,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诊疗量月均环比增幅呈现上升,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、急慢分治、上下联动的合理就医格局正开始形成。
  去年医疗保障水平稳步提升,全省新农合参合率达99.29%,再创历史新高,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、实际报销比分别达到76.87%、63.25%,22家省级定点医院全部实现异地即时结算。新农合基金累计补偿22种重大疾病患者8.73万人次。全省疾病应急基金救助2.57万人次,居全国前列。
  在计生新政惠民便民方面,“单独两孩”平稳实施,去年全省近1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,已出生2.8万人;同时,全面启动社会抚养费征收程序、标准、结果“三公开”和处理与征缴、收入与支出“两分离”改革;深入推进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,全省出生人口性别比降至109;全省确认计划生育奖励扶助、特别扶助、少生快富对象138.7万人,共发放扶助资金15.5亿元。
  深化医改 今年县级医院参与医联体要达到100%
  今年,四川将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、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、全民医保体系建设、药械供应保障改革等五项重点,进一步深化医改,解决群众“看病贵、看病难、看病乱”,推动全省医改纵深发展。
  沈骥介绍说,分级诊疗事关医改成败,触及各方利益,必须扭住不放、持续发力。要确保“落实基层首诊”有痕,“规范双向转诊”留印,今年县级医院参与医联体要达到100%,基层医疗机构参与率达到90%以上,确保90%的患者首诊在基层,门诊住院病人基层转诊占比要达到20%以上,下转住院患者占比不低于3%。同时,要将分级诊疗纳入医院等级评审,促进各级医疗机构分级分类、规范有序开展诊疗。
  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。要健全补偿机制,加快理顺医疗服务价格,完善医保支付和结算管理,强化县级政府“兜底”责任,持续巩固取消药品加成。以人才、技术和重点专科为核心,进一步扩大县级医院床位规模,增加人员配备,推进服务增量提质,实现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%,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。加强进展通报和效果评估,及时完善政策、逗硬奖惩,对考核不合格的坚决扣回财政补助资金。
  推进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,三分之一市(州)城市三级公立医院启动改革;要明确城市公立医院功能定位,严格控制大型公立医院单体规模和盲目扩张,加快配备现有床位所需人力资源,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质量,积极鼓励向基层延伸发展;要破除以药补医,以综合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为突破口,同步推进医保支付改革,降低药品和耗材价格,全面取消药品加成。
  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。今年,新农合人均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,参合率稳定在99%以上,门诊费用报销比达到70%,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达75%以上,住院实际报销比达到64%;同时,推进“3+3+1”制度协同发力,继续提高职工医保、居民医保、新农合实际报销比,加快健全大病保险、疾病应急救助、医疗救助制度,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,织牢大病医疗保障网,托起群众患大病的“难以承受之重”,坚决守住民生底线。
  推进药械供应保障改革。要完善招采机制,健全药品省级集中采购制度,建立“一个平台、一套机制、分类采购”的药品招采模式,实行以市(州)为单位带量采购。推进医疗器械、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和竞价采购,探索建立部分药品价格谈判机制。
  逐步淡化、取消对放弃生育的奖励政策
  医疗服务关系患者健康权益,关系千家万户幸福。沈骥表示,改善医疗服务只有进行时,没有完成时。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,聚焦“三长一短”、“三少三久”“两大两多”等问题,全面落实预约诊疗、日间手术、优质护理、人文关怀、延伸服务等措施。健全“一令、一险、一调”治理机制,加快《四川省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置办法》立法进程,三级公立医院医疗责任保险参保率达100%,二级公立医院参保率达90%以上,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实现县(市、区)全覆盖。
  依法加强公共卫生,大力推进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,健全慢病综合防控和干预机制。高血压、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达到70%、60%,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要覆盖80%的县(市、区)。进一步提高精神病患者检出率、管理率、治疗率,绵阳市创建国家精神卫生示范点,开展心理援助热线试点。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、“两癌”免费检查、孕前优生检查等重大项目,全省婚检率较去年提高5%以上。除三州外,全省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%,孕产妇、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5%,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进一步降低。
  沈骥表示,今年,人口计生工作要完善基层计生工作网络和服务管理制度,严格执行计生法律法规,违法生育处理率达到90%。要完成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体制改革,全面落实“三公开”、“两分离”规定。将出生人口增幅控制在20%以内,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.5‰以内。同时,加强政策督导,优化再生育审批程序,生育证及时办理率达100%。加强出生人口动态监测,推进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。大力倡导按政策生育,引导逐步淡化、取消对放弃生育的奖励政策。
  加快健康服务业发展 遴选首批省卫生计生首席专家
  今年要进一步提升健康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水平。继续加强疾病控制、妇幼健康、精神卫生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,50%的县(市、区)开展疾控中心等级评审。大力发展妇儿、肿瘤、康复、传染病、精神病等专科医疗机构。加快重点卫生计生项目建设,2014年项目完工率达到80%,“4?20”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新建项目完工率达到85%。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加大投入,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率达95%以上,乡镇卫生院、村卫生室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率分别达80%、60%、85%以上。
  加快发展优质医疗资源。实施优质医疗资源扩增工程,筛选确定一批健康服务业重点项目,遴选首批省卫生计生首席专家。大力支持华西医院、华西附二院、华西口腔医院创办分院和连锁店等外延下沉发展。积极引导和支持德国医疗集群项目等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落户四川。鼓励大型医院连锁经营或组建医疗集团,在基层医疗机构设立延伸病房、延伸门诊。积极推进远程会诊、远程监护、远程手术指导等远程医疗服务,提升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范围和利用效率。
  加快发展民营医疗机构。实施社会办医促进工程,重点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妇产、儿科、眼科、口腔、老年病、养老护理院等专科医院。在医药上全面放开民营医院药品、耗材价格管控,鼓励零差率销售;在人才上向民营医院全面开放住院医师规培等项目,积极推进医师多点执业;在技术上强化对口支援,支持民营医院学科建设和能力提升。全省社会办医疗机构床位数、诊疗量较去年提高10%以上。
  此外,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,以及新型健康业态。今年将启动全省中医药服务贸易区建设。
  补短扶弱 民族地区对口支援诊疗量较去年提高20%
  今年,将全面推进乡招村用,促进乡村医生有位有为,增加绩效工资总量,不断提高基层卫生计生人员的积极性;完善对口支援目标管理和青年医师下基层制度,不断提高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服务基层的效益性。
  推进居民健康卡普及应用,试点地区发卡率达到40%。完善“健康四川”服务平台功能,三级医疗机构接入率达100%,二级医疗机构接入率达80%。加快省级和九大区域远程会诊中心建设,基本实现市(州)、县域内的互联互通、信息共享。
  此外,将强力推进民族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,全面落实藏区“六大民生工程”和彝区“十项扶贫工程”医疗卫生项目。深化民族地区对口支援、远程医疗和巡回医疗服务,对口支援诊疗量较去年提高20%,远程医疗诊疗量提高50%以上。大力开展民族地区医疗技术大练兵、医疗设备使用提升、居民健康管理全覆盖“三大行动”,提升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,改善艾滋病、包虫病、大骨节病等疾病防治指标,做好重大妇幼卫生专项,民族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85%以上,孕产妇死亡率、婴儿死亡率进一步降低。


移动端

移动端二维码

院长信箱

门诊时间

就诊指南

预约挂号

医院导航

意见建议

返回顶部